1. <code id="cxxrt"></code>

          <code id="cxxrt"><nobr id="cxxrt"><sub id="cxxrt"></sub></nobr></code>
          <tr id="cxxrt"></tr>
          <tr id="cxxrt"></tr>

          <th id="cxxrt"><video id="cxxrt"><span id="cxxrt"></span></video></th>
          1.  
            大洋百科
            您當前的位置: 大洋百科>>

            海龍三號

            發布日期:2019-08-30 21:24:32

            “海龍Ⅲ”是在中國大洋協會組織下、由上海交通大學水下工程研究所開發的勘查作業型無人纜控潛水器,也是中國“蛟龍探?!惫こ讨攸c裝備。它最大作業水深6000米,具備海底自主巡線能力和重型設備作業能力,可搭載多種調查設備和重型取樣工具。

            2018年4月4日18時30分—5日0時15分,“海龍Ⅲ”執行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的“大洋一號”科考船入水,下潛到4266米深、離海底3米的近底位置,傳回海底畫面并完成標識物投放,隨后進行了航行等試驗,返回母船“大洋一號”甲板。 [1] 

            2019年4月9日,“海龍III”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龍旂熱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潛任務,最長連續近底觀測作業6個小時 [2]。

            設備功能

            “海龍Ⅲ”最大作業水深6000米,具備海底自主巡線能力和重

            型設備作業能力,可搭載多種調查設備和重型取樣工具。

            深水試驗

            image.png

            2018年3月25日上午,中國“海龍Ⅲ”潛水器由“大洋一號”科考船搭載,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首次深水試驗,抵達1690米深的海底。

            2018年3月25日5時20分許,“海龍Ⅲ”從母船“大洋一號”入水,進行2000米級深水試驗,潛水3個小時后抵達1690米深的海底。潛水器拍攝到海山結殼,相關設備也完成了規定動作,隨后成功回收到“大洋一號”甲板。

            綜合海試科考隊還將擇機對“海龍Ⅲ”進行4000米深水試驗。

            “海龍Ⅲ”首次深水試驗搭載了巖石切割工具、取樣機械手等多種設備。海試過程中,潛水器及各種設備運行良好,技術狀態穩定,試驗目標順利實現 [3]。

            2018年4月4日18時30分,“海龍Ⅲ”從正在執行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的“大洋一號”科考船入水,加掛浮球后開始下潛;21時24分,監控系統顯示,“海龍Ⅲ”下潛到4266米深、離海底3米的近底位置,傳回海底畫面并完成標識物投放,隨后進行了航行等試驗;5日0時15分,“海龍Ⅲ”回到母船“大洋一號”甲板。 

            2019年4月11日4月9日凌晨01:00,“海龍III”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龍旂熱液口成功完成本站下潛任務,共計下潛3次,最長連續近底觀測作業6個小時,采集大型底棲動物、潔凈海水、底棲魚類、深海沉積物等多種樣品,并進行了多種原位參數測量。(圖文資料來源于百度百科)


            相關鏈接

            Copyright 2011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3044873號-1 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1號 郵編:100860